2021年?3月31日,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舉行,聽取審議《許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》信息化管理入法。到底是什么樣?記者前去實地探訪!
濱河公園,位于許昌市魏都區濱河路,公園內建有假山和水系景觀、道路廣場、游園小徑等,整座公園占地約220畝。讓人驚嘆的是,這秀美的假山、清澈的水系景觀、悠長的小徑,竟是由建筑棄土及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堆建而來!
垃圾山變公園!這樣神奇的轉化,若不是親眼所見,很難讓人信服。
近日,記者走進許昌城市垃圾管理中心,一探這其中的隱秘。“如果車輛沒有經過封閉及駛離沖洗,司機沒有按照規定線路行駛,車輛就會被鎖定,監控平臺就會進行報警提示,管理人員就能夠及時進行督促整改,這樣就可以對渣土車及渣土清運進行閉環管理。”許昌市建筑垃圾管理中心副主任關金安介紹:渣土車體積大、多拉快跑,渣土亂堆亂放,易造成揚塵污染及環境污染,此現象曾經是人們對建筑垃圾處理的普遍“初印象”。但在許昌,這樣的現象早已消失。
在許昌市建筑垃圾監控平臺上,顯示出全市近500余部渣土運輸車輛,正在營運車輛并顯示運行軌跡,這些車輛均加裝了車載衛星定位監控裝置,運行數據可直接上傳到“建筑垃圾監控平臺的管理系統”,城管執法及管理人員利用該平臺,對車輛運行情況可進行實時監控。同時,在城市重點渣土清運工地門前,也安裝了視頻監控裝置,實時監控清運工地渣土清運情況,督促責任單位落實建筑垃圾清運規定要求。
據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林琳介紹,建筑垃圾監控平臺重點圍繞建筑垃圾的產生、清運、消納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方面進行全鏈條的監控。平臺系統包括場所管理,車輛管理,清運公司,資源管理,堆體監管,統計分析及業務辦公等七大模塊。目前平臺部分板塊還在調試階段,接下來會根據實際完善各項監控功能。
接入監控平臺,只是許昌創新垃圾處理,往新興產業平臺跨越的一小步。 13年前,許昌市通過對市區建筑垃圾清運處置特許經營權的公開招標,將建筑垃圾清運、無害化處理工作推向市場,打造出“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、特許經營、循環利用”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“許昌模式”。目前,許昌市每年可處理利用建筑垃圾約400余萬噸,建筑垃圾綜合處置利用率達到95%以上。2013年,許昌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獲得“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”,2016年,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授予許昌市“全省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工作示范市”稱號。